Tuesday, 7 October 2014

健康的日常小动作



        1)远眺
每天早晨、傍晚或大脑疲劳时,在自家的阳台或登上山峰,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、楼顶、塔尖等景物,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,减轻眼睛的疲劳,改善视力。
  2)张嘴
在学习、做家务或看电视的间隙,将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,带动面部全部肌肉,进行有节奏的运动,可以加速血液循环,延缓局部各组织器官的老化,使头脑清醒、精神振奋。每次张合持续50次,约1分钟左右,每天早晚坚持各做一次。

  3)转颈
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,不如做做转颈运动,既能收到提神的效果,又能防止颈椎疾病的发生。
具体方法是:坐在椅上,先抬头,尽量后仰,再把下颌俯至胸前,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,并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,再将腰背贴靠椅背,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。
  4)握拳
每天早晚各做一次,将双手紧握成拳,全身同时稍稍用力,然后放开,重复进行5080次。进行握拳锻炼,能增强体内脏器功能,使人的体力倍增,并保持旺盛的精力。
  5)摩鼻
鼻子是人体呼吸的一道门户,它外与自然界相通,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。经常按摩鼻子,有增强局部气血流通、润肺、防感冒之功效。
具体方法是: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,相互擦热后摩擦鼻尖24次,用两手手指摩擦鼻旁各12次,用手指刮鼻梁,从上向下10次。上述3个动作可同时做。
  6)踮脚
  经常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常会感到下肢酸胀,重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,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造成的。不妨每小时做一次踮脚活动,方法是: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,使下肢血液回流良好。因为人体血液下肢回流,主要是靠抬脚后跟对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,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。
   

资料来源:科学养生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